The Future Built:AI 如何赋能未来基础设施和智慧楼宇

1

日期
7月 19日, 2025
-
会议注册费
Free
地点
上海纽约大学前滩校园
联系方式

N/A

参会人员
Public

由上海纽约大学EM城市与不动产研究院(ICREEM)与卡内基梅隆大学(CMU)上海校友会联合举办的“The Future Built:AI 如何赋能未来基础设施和智慧楼宇”学术讲座于2025年7月19日在上海纽约大学前滩校园圆满举行。

此次学术讲座的特邀嘉宾包括:

  • 上海纽约大学EM城市与不动产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国华教授
  • 卡内基梅隆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唐平波副教授

  • 国家领军人才、清藤科技董事长刘雪松博士

  • 博世中央研究院高级人工智能专家、上海纽约大学EM城市与不动产研究院联聘研究员卢思亮博士

  • 卡内基梅隆大学上海校友会主席、拓数派创始人兼CEO、1024Foundation发起人冯雷先生

本次活动由上海纽约大学EM城市与不动产研究院运营及学术事务高级主管、卡内基梅隆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校友谷博女士主持。嘉宾探讨了大模型(LLM)、具身智能(Embodied AI)、人智协同(Human-AI) 等前沿技术,及其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不动产项目运营管理两大核心场景中的应用,以及如何借力AI等颠覆性技术,激活行业的第二增长曲线。

 

上海纽约大学EM城市与不动产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国华教授首先致辞,并热情介绍了上纽大的全球化教育理念和EM城市与不动产研究院的使命,以及建院以来在教学和科研领域所取的重要教学及科研成果。他强调,AI不仅是技术革命,更是推动不动产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,并呼吁各界携手关注AI带来的变革机遇。

 

 

卡内基梅隆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唐平波副教授,以“Human AI——人机协同的未来”为题,详细分享了卡内基梅隆大学如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,将数据科学、人因工程与土木工程结合,应对AI浪潮。唐教授着重解析了“Human-Cyber-Physical Systems(H-CPS)”概念,强调人类与AI在基础设施管理中的协同:通过远程传感、行为分析和预测模型,实现建筑工地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场景的智能化运维。他的演讲生动展现了“Human AI”在提升产业效率与安全性中的重大作用。

 

 

国家领军人才、清藤科技董事长刘雪松博士以实际案例展示了大语言模型(LLM)在建筑领域的突破性应用。通过电力用户账单异常研判、高铁故障轨边图像检测及排水管道监测等场景,他揭示LLM如何高效处理非结构化数据(如人工审核反馈的自然语言),并优化时序分析与能源管理。刘博士强调:“AI不仅节省成本、减少人为错误,更能完成人工不可能的任务,如实时诊断复杂系统故障,推动建筑工业从传统迈向智能化。”他的演讲为行业提供了可落地的AI解决方案样本。

 

 

上海纽约大学EM城市与不动产研究院联聘研究员、博世中央研究院高级人工智能专家卢思亮博士则聚焦“Embodied AI”这一新兴领域,阐释其在智能建筑中的前沿应用。她指出,Embodied AI不仅是机器人技术的进化,更是建筑系统“具身化”的体现:通过多模态传感器(如温湿度、气体、语音及视觉传感器),建筑能像人体一样感知环境、学习交互并自主决策。卢博士分享了在商业、住宅及工业建筑中的应用案例,例如自适应HVAC控制系统如何通过Human-Building Interaction(HBI)提升能效与舒适度。卢博士强调:“Embodied AI是AGI的下一个前沿,需打破物理世界挑战(如延迟、安全边界),但将为建筑带来革命性人机共生体验。”

 

 

最后,杭州拓数派科技创始人兼CEO、卡内基梅隆大学上海校友会主席、人工智能及数据云领域连续创业者冯雷先生发表致辞。他简要提及CMU校友网络的价值,强调技术驱动本质,并期待与上纽大EM城市与不动产研究院加强合作,以持续推动产学研融合,为本次活动画下句点。

人工智能是重塑不动产行业基因的核心驱动力。具备人机协同能力、动态感知系统与自主决策智慧的下一代建筑空间,将成为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“智能生命体”。行业从业者应全力拥抱这一技术范式变革,因为它将在不动产行业的进化浪潮中定义真正的未来。来自建筑、设计、地产、金融、科技等领域的70多位专业人士与企业高管,参加了本次活动。本次学术讲座不仅是一次智慧碰撞,更是上海纽约大学EM城市与不动产研究院加强AI赋能不动产教学与科研并推动AI与不动产行业融合的起点。